抖店外呼的钱,商家到底花得值不值?
不少商家第一眼看到外呼报价时,心里都会咯噔一下:AI外呼、人工外呼,价格几乎都是0.25元/分钟,短信单价0.06元,算下来好像都差不多。可是真正用过之后才发现,贵不贵并不是数字决定的,而是结果决定的。花钱买效率,还是买体验,这里面的性价比因人而异。
AI外呼的优势在于能“放大”。一个小团队,借助系统就能在一天里拨出几千个电话,完全不用担心人手不够。相比之下,如果全靠人工,雇人、培训、管理,这些隐形成本远比账面数字更吓人。说白了,AI外呼在批量触达时像一台高速机器,算账的时候往往更划算。
不过,人工外呼也有它的价值。尤其是高客单价的品类,比如珠宝、医疗器械、健康产品,客户的犹豫和问题,不是几句标准话术能搞定的。有时候就差客服一句“您上次买的效果怎么样”,顾客就能感受到温度。这个温度,是AI暂时替代不了的。
ROI怎么计算?别只看账面数字
算投资回报率的时候,很多商家最关心的就是:到底能不能转化?公开的数据摆在那里——AI外呼接通率在40%–60%之间,和人工差不多。但更有意思的是,加粉率。AI配合盲盒扫码,能把加粉率拉到50%–70%,高于单纯扫码的40%–50%。对想要沉淀私域的商家来说,这个差距就足够让人心动。
但成交率这块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一个卖保健品的店铺做过尝试:AI外呼提醒续购,虽然触达快,但实际成交率比人工少了15%。背后原因很简单——AI的声音再流畅,也难以替代客服那种“人味”的互动。顾客想听到的,不只是通知,而是被理解。
所以ROI不能只看支出,还得结合场景。大规模通知,AI性价比高;需要说服和安抚的时候,人工就成了必选项。两边各有短板,不能完全替代。
性价比的答案:不是二选一,而是组合拳
很多商家最初都会问:到底是AI便宜还是人工划算?其实这问题本身就带点误导。两者各有优势,真正聪明的做法是搭配使用。AI负责“筛人”,先把信息传出去,把有意向的客户筛出来;人工再跟进,解决最后的疑问和情绪。这种分工模式,看似多花了一步,实际效果却更好。
有一家珠宝商的做法挺值得参考:AI先提醒顾客预约到期,等顾客表现出兴趣,再由人工客服跟进。结果成单率比只用人工高了20%。如果单靠人工,电话量太大,客服根本忙不过来;只用AI,顾客觉得冷冰冰,体验感差。组合拳才是真正的性价比。
商家角度的取舍:钱该花在哪?
回到商家的角度,外呼预算该花在哪儿?答案很直接:高频触达环节,用AI来省钱,把效率最大化;关键转化环节,用人工来加温度,把客户留下来。这样一来,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。
未来AI语音可能会更自然,也许有一天能听不出和真人的差别。但在那之前,AI和人工的结合依旧是跑ROI最稳的方案。至于贵不贵?恐怕只能让每个商家自己拿小本子算算账了。说不定你会发现,原来最贵的,不是外呼本身,而是没算清楚性价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