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呼到底是怎么打到顾客手机上的?
很多新手商家第一次听到“外呼”都会疑惑:是不是得自己买卡、雇客服打电话?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。它的逻辑更像是一座桥,把商家的订单数据和顾客的联系方式通过抖音官方接口对接上,再由系统来拨打电话。这个过程合法合规,不涉及解密手机号,商家不用担心违规风险。
AI外呼可以理解为一台“虚拟客服”。商家事先准备好一套话术,不论是自己录音还是用AI生成语音,系统就能自动拨号,把消息传递给顾客。比如常见的场景:提醒尾款支付、告知发货进度、通知直播即将开始。这类信息没什么情绪互动需求,AI处理起来效率极高,一次能覆盖上千个客户,完全不会累。
人工外呼则更接近传统客服的方式,只不过商家可以自己招电销团队,而是通过电销外包坐席去完成。真人客服在电话里可以灵活应答,比如顾客突然问“这活动什么时候结束?”、“产品能不能换颜色?”,这些问题AI常常接不住。而人工客服能随时调整语气,甚至用几句关心的话化解顾客的不满。这就是AI目前还追不上的地方。
从数据到电话:背后的运作链条
外呼的流程说白了并不复杂。商家先授权店铺,系统才能把订单数据同步过来;再筛选人群,比如“下单未付款”“加购未买”的顾客;接着决定是让AI批量拨打,还是让人工逐一联系。电话拨出后,如果顾客没接,系统会自动标记,之后还能补打或者发短信提醒。整体过程几乎不需要商家操心。
有家茶叶店就用过这个方式。平时很多顾客把茶放进购物车却迟迟不下单,他们用AI外呼发起提醒:“今天有满减活动,别错过。”结果当天加购转化率比平时提高了15%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能复制这种效果。另一家卖保健品的商家发现,顾客更在意售后使用体验,如果只靠AI通知,很多人依旧申请退款。后来换成人工客服耐心解释,才挽回了不少订单。可见,外呼流程虽一样,但不同产品的应用场景差别很大。
外呼真正的价值在哪?
说到底,外呼的价值不在于便宜还是贵,而在于“直达”和“规模化”。短信点开率有限,而电话响起时,顾客往往会接听或至少注意到,触达效果更稳。再加上基于官方接口的合规保障,商家不用担心灰色操作带来的风险。
当然,它不是万能工具。AI外呼的优势是快,但缺乏温度;人工外呼能带来情感链接,却受限于人力成本。不同商家要结合自身的产品和目标来权衡。快消品、低客单价产品,用AI就能跑出高效率;高客单价、需要建立信任的品类,人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。
换个角度看,外呼就像一条通道,把商家和顾客联系在一起。AI负责速度,人工负责温度,两者配合才更完整。未来随着AI语音越来越拟人化,也许有一天两者的界限会模糊,但至少现在,聪明的商家都会根据场景做出选择。这个选择背后,不光是省钱的考虑,更是对客户体验的一种取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