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外呼和人工外呼的钱到底差在哪?
说起抖店商家外呼,不少人第一反应是:AI外呼便宜,人工外呼贵。但如果只看报价,其实两者并没有明显差距——单价都是0.25元/分钟,短信费用0.06元/条。真正拉开差距的,是背后的隐性成本和使用场景。
AI外呼靠的是系统批量拨打,商家只要提前设置好话术,就能在短时间触达上千个顾客,不需要招呼一大批客服人员,省下的可不仅是工资,还包括管理、培训这些琐碎开销。人工外呼就不一样了,虽然同样标价0.25元/分钟,但一旦算上人力成本,费用就被悄悄抬高。更麻烦的是,人工团队的稳定性还受人手波动影响,想长期大规模运转,很难完全压低支出。
换句话说,AI外呼在“规模效益”上更划算,而人工外呼的优势更多体现在“灵活沟通”。这点,很多做过尝试的商家都有切身体会。
效率与转化率:数字背后的小细节
接通率上,两者差别并不大,公开数据大都在40%–60%之间。但关键指标是“加粉率”。AI外呼配合盲盒扫码,能把加粉率提升到50%–70%,而单纯扫码只能维持在40%–50%。这看上去差距不算巨大,但对有私域沉淀需求的商家来说,就是实打实的利润空间。
不过,AI外呼也不是万能的。拿一家大健康类店铺的案例来说,他们尝试用AI做会员复购提醒,触达速度的确快,但成交率比人工外呼低了大概15%。原因很简单,AI声音标准,但缺乏情感互动;而人工客服能随机应变,顺带聊几句用户的使用体验,让顾客更容易被打动。
所以,AI外呼更像是“筛子”,能快速筛出有兴趣的客户,而人工外呼才是“终结者”,把剩下的客户拿下。
什么场景该用AI,什么场景该用人工?
AI外呼最擅长的,就是大批量、标准化的信息通知:直播预热、发货提醒、尾款催付等等。这类沟通核心是“告知”,不需要复杂对话。而人工外呼更适合那些需要情绪安抚或者说服的环节,比如退货挽留、投诉处理、VIP会员关怀。
很多成熟商家现在都会走一条“AI+人工”的混合路线。AI外呼先打出去,筛掉不愿意接听的用户,把愿意沟通的部分留下来;人工再进行二次跟进,把握最后的成交机会。这种分层外呼模式,既能保证效率,又能控制成本。
举个小细节:有商家发现,如果先用AI提醒用户“订单尾款即将到期”,再由人工客服拨打“温情电话”,成功转化率比单独使用任意一种方式都要高。也就是说,单兵作战效果有限,组合拳才是最划算的。
最后的选择:省钱还是要温度?
说到底,选择哪种外呼方式,还是看行业特性和目标。如果你卖的是客单价低、复购率高的产品,比如美妆、母婴、茶饮,AI外呼几乎能覆盖绝大多数场景,成本低效果快。而像珠宝、医疗器械、大健康这类客单价高的领域,人工外呼的“人情味”不可替代,哪怕多花点钱,也可能换来更高的单笔利润。
所以答案其实很朴素:钱要花在刀刃上。AI外呼负责“广撒网”,人工外呼负责“精耕细作”。两者结合,才能把投入产出比做到最好。至于未来AI能不能在“情感沟通”上更进一步,还得拭目以待。